什麽是敏捷管理?

之前在講傳統專案管理與敏捷專案管理的比較,這篇就來介紹一下何謂敏捷。

敏捷開發大概是在20世紀末開始發展的,那時候的專案管理大都還是照傳統瀑布式的模式,也就是照著PDCA (Plan> Do> Check> Action)依序執行,但後來軟體公司發現,實務上,如果全部規格都要在一開始就確認好,這很難做到,因爲可能連使用者自己都不知道想要什麽,而且開發過程中,需求變更都要經過繁雜的過程,會非常沒效率,開發人員累,客戶也不滿意,再加上軟體產品與硬體產品的最大不同- 可分割性,因此開始討論出另一種開發模式,也就是敏捷開發,發展到最後,大家討論出幾項敏捷的基本精神,包括四大宣言和十二原則。

The Agile Manifesto (敏捷宣言)

  • 獨立的工作成員與人員互動 勝於 流程與工具的管理。
  • 工作產生的軟體 勝於 廣泛而全面的文件。
  • 客戶的合作 勝於 契約的談判。
  • 回應變動 勝於 遵循計畫。

The Agile Principles (敏捷原則)

  1. 最為優先的事情是透過早期與持續交付有價值的軟體來使客戶滿意。
  2. 歡迎需求的變動,即使是在開發的晚期。敏捷式流程駕馭變動來作為客戶的競爭優勢。
  3. 頻繁的交付工作產生的軟體,自數週至數月,週期越短越好。
  4. 領域專家與開發成員必須一同作業,並貫穿整個專案開發時期。
  5. 使用積極的工作成員來建構專案,給予他們環境以及支援所需的一切,然後信任他們能夠完成工作。
  6. 在開發團隊中最快也最有效的傳遞資訊方法就是面對面的溝通。
  7. 工作產生的軟體是衡量進度最主要的依據。
  8. 敏捷式流程倡導水平一致的軟體開發。
  9. 專案發起者,開發人員以及使用者都必須持續的維持專案進度。
  10. 持續重視技術的優勢以及設計品質。
  11. 最好的架構、需求以及設計會出現在能夠自我管理的團隊裡。
  12. 在規律的反覆之間,團隊會反省與思考如何更有效率,然後相對的來調整與修正團隊的開發方式。

簡單來説,敏捷開始爲什麽能擁抱變更?就是利用軟體產品的可切割性,以及實務上,客戶對需求的頻繁變更,將專案流程改爲快速規劃、快速產出、並分批提供客戶有價值的部分產品,藉由這樣的模式,不但可以滿足客戶頻繁變更的需求,並且因快速產出的部分產品,是馬上能替客戶帶來價值的,因此彼此都可接受這樣的模式,而因爲每間公司的文化與產品特性不同,又各自發展出不同的流派,比較知名的就是 Scrum, Extreme Programming (XP), Crystal, DSDM…等,這些手法,針對不同的產品特性、變更頻率、急迫程度,都有各自不同的優缺點,所以如果真的要學敏捷,我建議一開始不用特地學哪一種手法,先了解敏捷的基本精神,再以公司的需求,挑選一個覺得適合的手法,等應用熟練之後,還可以針對公司不同的狀況,客製化專屬的敏捷流程,能經過這樣產生出的管理流程,才是真正的量身定做。

其實不用拘泥要用哪一種敏捷手法,只要每個人一直在思考如何做到 更快、更好、更有價值,如此的思維下,所產生的行爲,就會趨近於敏捷精神了,況且天下的管理手法,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

延伸閲讀:

什麽是智慧製造?淺談製造業的數位轉型

什麽是策略地圖?個人版要怎麽用?

商業分析之路

跨域職涯分享:從工程硬體到資訊服務,從專案管理到商業開發

開源軟體的商業模式分析 (一)

什麽是DevOps?(一)從管理與商業思維角度切入

如何成爲這個時代的高手?(一)個人成長三躍遷

什麽是敏捷管理? 有 “ 3 則迴響 ”

  1. 如果希望能了解敏捷管理,且不侷限於某一種模型,有推薦的書籍或是課程嗎?
    PS.行銷用,非軟體公司。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