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職涯分享:從工程硬體到資訊服務,從專案管理到商業開發

choices decision doors doorway
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com

現在的商業環境,已經很難像以前的時代一樣,從出社會到退休都待在同一間公司,因此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涯,是個非常重要的議題。

知道我職涯發展的朋友時常會問我,是怎麼做到在產業上,從工程建造業、設備製造業,再到資訊服務業,以及在職業技能上,從專案管理到商業開發?這篇就來分享我這些年的職涯轉換經驗,基本上有三個概念,敏捷規劃三點不動一點動取捨與專注

敏捷規劃:目標看長,規劃訂短

很多人在規劃職涯時會說,現在社會變化那麼快,規劃好沒多久,大環境的趨勢又變了,這樣還要規劃嗎?沒錯,快速變遷就是現今世界的狀況,不再像20世紀以前的變化速度是相對慢的,而且我認為未來的變化只會越來越快,那如何面對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

這幾年軟體界有個很熱門的管理方式叫敏捷式專案管理,跟傳統的瀑布式專案管理有很大的不同 (我在傳統專案管理VS敏捷專案管理有分享過), 重點是,它內含的敏捷精神不只適用在軟體開發,在做任何商業規劃或人生規劃都用得上的。敏捷精神簡單來說就是:當未來有非常多的未知性與不確定性時,既然不可能事前100%確認,那就先從能確認的小範圍內,做初步規劃並開始執行,但必須頻繁地驗證 結果和規劃有什麼差異,並針對差異重新規劃,再執行、再驗證,持續重複這樣的流程,而隨著事情的進程往前,能確認的事情也會越來越多。

那為什麼職涯規劃也要這樣做?因為世界的趨勢會有個大致方向,但沒有人能知道實際細節上會發生什麼事,因此敏捷規劃就是,先確認自己的長期目標(五到十年),接著規劃短期的里程碑與行動(一到三年),並頻繁地重複確認目標、執行、驗證、修正流程。就像開車一樣,目的地設定好之後,中間的路程可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狀況,比如交通事故、塞車、坍方…等,因此路徑當然要不斷地修正,而不是就停在那邊不動了,甚至臨時改變目的地也都是有可能的。

當然,人生每個階段想要的目標可能會不一樣,但不會太頻繁地變更,以我為例,在小孩出生前,我的職涯目標是藉由工作,獲得跨文化的工作經驗,並能到國外體驗當地風俗民情,因此前兩份工作都是可以長期到國外出差,而小孩出生後,我的職涯目標就變成希望能多花時間陪伴家人,取得工作與家庭的平衡,因此找的工作就是以經營國内市場爲主。階段目標會變化是很正常的,但重點是,要想清楚哪些事情是現階段自己最在意的,而不要人云亦云,以後才後悔。有時候會聽到一些長輩說,後悔年輕的時候太努力工作,導致身體健康和家庭和樂都沒了,當然也有反過來的例子,後悔太早生小孩,導致無法在事業上更有成就。這些事情都沒有標準答案,完全看每個人在意的是什麼,但最後做了選擇就不要怨天尤人。

那我是如何持續修正職涯規劃的里程碑,進而橫跨不同的產業和職能的呢?這就是第二個概念要分享的。

三點不動一點動

這個詞是攀岩的用語,人的雙手加雙腳共四個點,在攀爬岩壁時,不管要做上下或左右的移動,每次都只移動其中一個點,其他三個點必須固定不動,這樣就算一隻腳踩空,或一隻手滑,都還可以靠其他三點穩住不至於墜落,藉由這樣的步驟慢慢累積高度,最終爬到高峰。

而在職涯規劃上,我認為也適合這樣的概念,怎麼說?大部分的公司在招聘時,很少會選擇完全沒有相關產業經驗或職業技能的人,除非學經歷真的是比其他人強很多,但這畢竟是少數。因此若想要轉職到不同產業時,新工作的職業技能最好跟原本的職能有相關;若想轉職到不同職能時,新工作的產業最好跟原本有相關的。盡量避免同時更換產業和職能,這樣轉職成功的機率會比較高。但如果心目中想要的職位,不管是職能或產業都和現職差非常多,很難一次轉職到位怎麼辦?

那就規劃一條職涯路徑,分階段在職能和產業上逐漸提升,累積更多的籌碼。先從職能面來說,若職能差異太大,先確認理想職位需要的職能條件是什麼,現階段有什麼不足的就去學習,比如程式語言、設計作品、外文能力…等,能在工作上就學到最好,不然就利用下班後進修,此外,如果未來想成為管理層,除了專業技術外,也要學習經營管理的通用知識和技能,比如專案管理、商業分析、領導能力…等,這些是任何公司的管理層的必修知識,越早了解,對職涯越有幫助。接著從產業面來說,若產業差異太大,先思考現職產業與理想產業之間的關聯產業有哪些,想辦法先轉到關聯產業,一方面累積更多相關經驗,一方面也更熟悉理想產業的實際狀況。下面就用我自己的職涯來當例子。

我第一份工作是在工程建造業擔任專案管理工程師,在這個產業學習到瀑布式專案管理以及工程與機械的相關知識,同時累積了跨國的專案管理經驗。但隨著閱歷越多,發現世界的趨勢是越來越資訊化,許多商業模式都需要軟硬體整合以及跨域結合,因此若想要在職涯上有更好的發展,就不能再像從前只專注在某個領域而已,必須有能力整合不同領域的經驗和知識。因此我開始思考如何在未來轉到資訊相關產業,同時又不浪費這幾年在工程界經驗。

在這樣的職涯目標下,第二份工作轉到設備製造業擔任專案經理,這個職位需要整合工程機械、電子控制以及軟體控制,同時需要有跨國的專案管理經驗,憑藉著在第一份工作的經歷,順利轉到這個產業,同時又能累積電子控制和軟體控制領域的經驗,離資訊相關產業又近了一點。不過要轉到資訊相關產業,這樣的職能還是不夠,因此也努力在下班之後去進修,除了強化原有的瀑布式專案管理外,也學習資訊業需要的敏捷式專案管理,以及任何產業都需要的商業分析能力,讓自己有更豐富的職業技能。而在當下其實也還不知道能不能找到適合的職位,但就是先做好準備。

時間到了去年初,看到一個職缺,也就是目前任職的公司,資訊服務業的系統整合商,協助製造業客戶做數位轉型,在徵求專案經理,同時要有工廠製造端的經驗,因此我之前的產業經驗和職業技能,就符合這個職位的需求,最後也順利轉職。而在今年,原本的部門獨立出來成立子公司時,我想要增加不同職能的經驗,因此主動提出轉做業務,老闆也認為我有了前端時間的經驗累積,又有商業分析的能力,因此做業務是沒問題的,現在就同時身兼專案管理與商業開發。

在幾年前我能預知會有這樣的工作內容嗎?當然不可能,但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持續累積跨域的能力,當機會來臨時就能順利掌握,就如俗話說,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

取捨與專注

但機會太多也是一個考驗,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定會有許多不同的機會出現在面前,但這些機會,每個都能幫助自己朝目標更接近嗎?答案是否定的,有時候不但不會更接近,反而會離目標更遠,為什麼?因為一旦選擇了某條路,其實也代表放棄了另一條路,而路徑是會累積的,如果選擇的這條路不在你想去的方向上,當在這條路上走得太遠,想回頭轉向就很困難了。曾經就有獵頭來問我,對某個傳統產業的重要幕僚職位是否有意願,薪資待遇比現階段高很多,非常吸引人,但最後我婉拒了,為什麼?我認為那個產業的未來發展性和工作內容不是我想要的,如果去了,雖然一時的薪資會高出許多,但未來能不能持續擁有這樣的待遇,我認為是個問號,而到時候如果想再轉回我想要的產業就更困難了。因此當機會來臨時,也要再確認是否符合自己的目標和價值觀,做出取捨。

最後是專注,雖然我職涯橫跨了幾個不同的產業,但有個核心一直沒變,那就是專案管理,我一直專注在這個職能上,為什麼?任何產業都需要經營管理的知識,而專案管理其實就包含了很大部分的經營管理,要再學習其他經營管理相關的知識會更迅速,也因此,我持續強化這個核心技能,從瀑布式到敏捷式專案管理,甚至商業分析我認為也是專案管理的向前延伸 (我在商業分析之路有分享過)。沒有任何重要職能是可以速成的,都需要實務經驗的累積,以及持續學習最新概念,只有這樣才不會變成過時的知識。因此建議大家挑選幾個重要的職能,將之當作核心職能來專注發展,再逐漸擴充其他相關的知識領域,當職位越來越高,這些經營管理的知識會更顯重要。

以上是我關於職涯規劃的一些想法,希望能給大家參考。

 

延申閲讀:

什麽是智慧製造?淺談製造業的數位轉型

什麽是策略地圖?個人版要怎麽用?

如何規劃智慧製造?三個階段一步一步來

智慧製造的起手式:一開始就什麼數據都要搜集嗎?

商業分析之路

傳統專案管理 VS. 敏捷專案管理

開源軟體的商業模式分析 (一)

什麽是DevOps?(一)從管理與商業思維角度切入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